
囤房稅2.0,是真正打房利器嗎?
2023/12/19 立院正式三讀通過囤房稅2.0修正草案,2024/7/1上路,來看看會有些什麼後續影響。
囤房稅2.0 修正重點懶人包:
1. 囤房認定標準,從縣市歸戶修正為【全國歸戶】
對於多屋一族來說,過去縣市各自認定當區域戶數並依照差異稅率,現階段改全國歸戶,變成各區域房子都需認定總戶數稅率來計算,這種算法有累進多重加稅的效果,對於多房族多少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擔,但真的有「很大」的影響嗎?以新竹縣市而言,稅率2.8-4.8%,相比房子本身所帶來的紅利價值,我認為影響層面很小;對於多屋一族持有成本的提高,最後會轉嫁到誰身上?我想肯定是弱勢的租屋族群身上,最後得到的效果就是,政府稅收又有效的增加了,但市井民眾並未能從中獲得實質的幫助。
2. 房屋稅自用新增「戶籍設籍」(本人/配偶/未成年子女)條件,全國三戶不變。
3. 特定住家房屋其中針對包租公婆的規定,出租有申報且達租金標準,稅率從1.5-3.6%下修為1.5-2.4%。
有申報是重點,對於非大戶的包租公婆小投資者,不會為了省那1.2%放棄原有的滿五年400萬自住免稅額;縱使在沒有自住稅率下,一樣的,房子本身的紅利價值遠遠高過這些減免,對持有房子的屋主,寧可去繳房地合一稅來套利,甚至退稅養個五年,所以在自由市場機制下,租屋的市場永遠都處於被動方,很難有效從政府條例中吃到甜頭。
4. 影響最大的,我認為應該會是建商端;未來應該會剩下一堆工期又臭又長的預售屋,過去政府希望你屋主降價,給了一個房地合一2.0,造成房價狂飆,現在預售不給你換約,建案全部開未來價,對於建商餘屋超過兩年後稅率2.8%-4.8%,建商走向有高機率會朝延長工期這個方向發展,所以未來買預售等待時間可能會變得很長。
5. 住家用房屋現值10萬內免稅,改成全國三戶為限(限自然人)
總結一句:
未來在囤房稅2.0下,得到的最有效的效益就是
政府的稅收再度有效的量產提升
買房要趁早,先求有再求好,政府已經用很多實際例子
來演示給各位看
以上都為個人淺見,歡迎理性討論
資料來源:財政部房屋稅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